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9803|回复: 1

成為世界上最快樂的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19 15:34: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長期研究顯示:每個人都有先天的快樂恆定指數。有人容易感受快樂,有人長期抑鬱。一時的悲喜如親人死亡、失業、結婚、生子,也只會造成幾個月的心情起伏,很快又回復先前的穩定狀態,就如同減肥容易復胖。要調整先天體質讓自己更快樂,需要透過後天的努力。認知行為治療、心理治療都是常見選項,但「禪修」應是最讓台灣社會接受的方法之一。 不過,禪修似乎不如想像中容易。我曾詢問一位前輩醫師的禪修經驗,他參加寺廟的七日禪修,早睡早起、終日禁語。他說前兩天心都定不下來,後兩天心都跑到山下去了。雖然禪修對身心的益處已得到許多研究證實,但「要把心定下來」,光是這念頭就會讓心情浮躁好久。 最近有部暢銷書「世界上最快樂的人」描述尼泊爾禪師詠給‧明就仁波切成長與學習禪修的經驗。在他剛閉關時,前一年可說是人生最悽慘的時刻,所有曾經經歷的精神症狀全部襲來。還好,他在師長的引導下順利克服,連原有的恐慌症狀也一併治好。由於身處現在社會,他有機緣認識許多西方科學家,將禪學與科學結合。後來在腦部的精細檢查中,在他大腦主管快樂的區域,偵測到破世界紀錄的活躍程度。 同樣的研究證實,禪修可增進快樂程度,而長期禪修的人又遠勝於初學者。不過,有些研究者曾發現禪修失控時引發精神症狀的案例(俗稱走火入魔)。雖然有更多研究認為禪修可增厚大腦皮質、延緩大腦老化、緩和身體疼痛、減輕停經婦女的熱潮紅、改善新血管疾病糖尿病‧‧‧‧‧‧但對照前輩醫師與仁波切的經驗,顯然,禪修是一段需要學習、可能會遇到障礙的過程。 翻閱「世界上最快樂的人」時,詠給‧明就的西方經驗,讓這本禪修書就像一般科普書一樣易讀。我在教科書上看過關於意識、認知與一些精神病理的概念,在這書裡會以另一種方式巧遇。詠給‧明就主張讀者可善用簡易的「關照呼吸」,可多做只維持一兩分鐘的「知覺練習」,認為「只要能隨時察覺正在發生的一切,就是禪修」,我不知道這是否是主流意見,但倒是跟精神醫學裡的「放鬆」與「催眠」的技巧有異曲同工之妙。 每個人對快樂的感應都是獨特的,所需要的禪修或放鬆的方式不會一樣,也不會因為禪修就不需要傳統醫療。但如果你長期鬱鬱不樂,這本熱賣的書還蠻值得翻翻看。(本文首刊於聯合報元氣週報) 来源

链接:詠给明就仁波切:世界上最快乐的人
 楼主| 发表于 2009-8-24 19:11:51 | 显示全部楼层

快乐的生物学秘密

就痛苦或快乐的体验而言,认识神经元活动似乎无甚紧要,但其中有几个细节却相当重要。因为神经元彼此联系时,会产生某种类似老朋友之间的连结;它们会养成彼此来回传达同类讯息的习惯,就好像老朋友会强化彼此对人,事或经验的判断一样。这样的连结就是所谓“心的习气”的生物基础,类似我们对某类型的人,事物或地方的自动或直接反应。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假设我小时候曾被狗吓到,我脑中就会产生一组神经元连结,一方面反应恐惧感的生理感受,另一方面则反应“狗好可怕”的观念。
下次我再看到狗的时候,同一组神经元就会开始交谈,提醒我“狗好可怕” 。
但是,假设有一天我到一位有养狗的朋友家拜访。一开始敲门时听到狗在狂吠,接着看到它冲出来在我身上闻来闻去,我可能会感到非常害怕。但过了一会儿之后,这只狗习惯了我的存在,于是跑来坐在我脚边或腿上,甚至还开始舔我,快乐又热情到我简直不得不把它推开呢。
以神经科学术语来说,这种以新模式取代旧模式的能力称为“神经可塑性” ,藏文则称之为“雷苏容哇”  ,可略译为“柔软性。”这两个术语都可以用,听起来也都很有学问。总之,纯粹从细胞的层次来看,重复的经验能够改变脑的运作方式。而这也就是佛法”如何“能将造成痛苦的内在习性断除,及其背后“为什么”有效的原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心一堂

GMT+8, 2024-11-25 10:05 , Processed in 0.047707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