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571|回复: 0

琴台客聚:千字文與解救正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0-3 15:04: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潘國森
 去年敲定主編兩個叢書,一是《金庸學研究叢書》,二是《中華非物質文化叢書》,此刻都已有新書面世。「金庸學」當然是我一人說了算、全盤負責;「非物質文化」則與陳劍聰先生兩家作主。不過我們約稿審稿亦有分工,涉及語言文字、文學歷史的文史類由我負責;技擊、術數、養生、鍛煉的藝術類由陳先生負責。金庸小說毫無疑問是二十世紀中國文學登峰造極之作,前幾年查良鏞先生發表了新三版,這個可以肯定是最後定稿,「金庸學」這個領域要重新開始。「金庸學」亦是「中華非物質文化」之中文學類的一支,不過意義重大,可以獨立開來另起爐灶。
 文史研究主要是腦袋的功夫、眼睛的功夫、讀書的功夫;藝術則是腦袋與肢體並用而偏重肢體,視覺以外,聽覺嗅覺味覺觸覺亦可能大派用場,當中許多本事可意會不可言傳,甚或非筆墨所能形容。這個分類即是前人所講「才」與「藝」。舊社會重才輕藝,藝人社會地位低。現在社會資訊發達,除了文字和繪圖之外,聲音、影像都能保留,藝人社會地位已凌駕讀書人。藝人當中,又以演員和唱家最吃香。
 談到「文化」兩字,大多數人理解為讀書識字,所以上學唸書年期短、學歷不高的朋友都常會自嫌文化水平低、甚或無文化。此時此地有免費義務教育(本地慣稱強迫教育),香港基本上沒有不識字的年輕人。文化其實不限於文字,日常生活都是文化。曾有家庭主婦自謙是「煮飯婆」一名,「無文化」。非也,非也!衣、食、住、行,都是文化。識字不多的傳統中國媽媽,只要入廚數十年,都是飲食文化的專家,不宜妄自菲薄。因此我們這個《中華非物質文化叢書》可謂廣開門戶,飲食文化、服飾文化等等,只要有傳世價值,都可在我們約稿之列。我們在叢書總序引用清末名臣張之洞《勸刻書說》所講的:「且刻書者,傳先哲之精蘊,啟後學之困蒙,亦利濟之先務,積善之雅談也。」傳先啟後,利濟積善,即是此意。
 剛刊行兩種書都算舊作,一是我的《潘註千字文》(初版題為《千字文註解》),屬文學類的經典系列。《千字文》是所有中國讀書人都應一讀的入門教科書,自信我這個註本是近百年來最適合啟蒙教學之用。另一是石見田老弟的《解.救.正讀》,屬語言類的粵方言系列,先前有網絡版,雖然同名,但是今次的實體書已經全面修訂補充,長達十多萬字。此作一出,困擾香港市民三十年的「正音」爭議當可徹底平息。常言道:「學無前後,達者為師。」在漢語方音學的領域,潘某人應當視石老弟如師。只是年齡有大距離,一個六十後、一個八十後,分別是兩個不同的世代。老人家喊小朋友作「老師」,恐惹矯情之譏,倒不如「書面稱老弟,相會喚洋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心一堂

GMT+8, 2024-11-25 05:41 , Processed in 0.042109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