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
《时间》与《国家地理》杂志报导,科学证明他是“世界上最快乐的人” 。
以禅修克服恐慌症的科学解答。
藏传佛教史上最年轻闭关上师的禅修经验与方法。
本书是当代噶玛噶举禅修大师咏给•明就仁波切与美国威斯康辛大学的大脑造像与行为科学实验室合作,透过大量的科学实验研究数据证明,心的禅定功夫“为什么”与“如何”对大脑神经元活动产生变化。
九岁就接触到生物学,心理学,化学和物理学的咏给•明就仁波切,同时接受了现代科学和佛法的养成,不仅精通藏传佛教传统的实修训练与哲学训练,对于以客观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的现代科学方法也毫不陌生;明就仁波切以科学观点学习到自己大脑里发生了什么转变,让他从一个惊惶失措的孩子,转而成为在全球到处旅行,且能够从容不迫,毫不恐惧地坐在几百个人面前阐述佛法精要的人,更让他成为一位随喜自在,幽默而笑口常开的禅修大师。
咏给•明就仁波切以自身为试验,结合佛法心要与科学原理,以最尖端的实验研究成果证明,恐惧,不安,迷惑等大脑神经元之间的讯息交流,可以透过心的禅定修持加以转化;禅定的心,不仅是走出苦痛,绝望迷宫的指引,更是面对生活难题,享受快乐人生的锁钥!
由威斯康辛大学卫斯门脑部造影与行为科学实验室主任理查·大卫森主持的研究,主要目的在于了解受过禅修训练的人的脑部活动与一般人有何不同,结果发现受测试者明就仁波切,在禅定中大脑快乐区域的神经元活动指数为平常人的700--800倍,因此他被誉为“地球上最快乐的人。 ”在本书中,明就仁波切告诉读者,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利用自己身体的感官知觉去做各种的禅修练习,一点一滴的改写自己的大脑程式变成一个快乐的人。
在本书中,幽默的明就仁波切以说故事的方式,将深奥抽象的佛教名相与科学术语,用简单却清晰,浅显但丰富的文字和比喻完整表达,更将禅修的初始与进程状态,用自己切身的经验描述分享。即使非佛教徒,即使是从未接触过佛法相关书籍的读者,也能深切领会这位“世界上最快乐的人”所要传达介绍给社会大众,追求快乐的根本之道。
以下为陈履安先生对 明就仁波切采访节选
陈履安:仁波切在美国被请到一间科学实验室,很多重要学府在开始做大脑的研究,仁波切能不能把做实验的经验跟我们谈一谈。
仁波切:那里有一个好大的机器,称为FMRI(功能性磁振造影)。FMRI是一个很大的机器,形状像棺材,而且里面很冷,温度是很低的,因为有磁力必须要很冷,像一个舌头。我要躺在那个舌头上面,然后他们会给我一个、一块白色的毯子,然后会戴着一个很大的耳机。我现在戴的还小,那时候很大一个。然后它把我的头绑起来,压起来。还贴了很多东西在耳朵上。他们还会有那种像测验的东西。我就躺在那儿,因为我完全不能动我的头,我只要稍微动到,测验的资料就会被扰乱。所以他们也给我一个固定器,让我的嘴巴咬住。而且会有螺丝锁在一个机器上。然后他们慢慢把我送进去,就好象被一个舌头吸进去一样。然后我要待在里面大概一个小时,有的时候是一个半小时,我是不能动的,所以我需要禅修。
当我在那个机器里面,有三种禅修技巧。第一个是敞开心胸,就是将心保持在原来那种明白的清楚状态。第二个就是专注思考。第三个是培养慈悲心。
他会告诉你,你有两分钟,你要专注在慈悲上,然后我就专注;当他说停止,他们说不要禅修了;然后又告诉你专注;然后停止;一直重复。因为他们会透过耳机下指示。有时候会给很糟糕的那种声音,像是女生的尖叫声,或者婴儿的哭声,当在听到这些声音时我也要禅修。我试着这样子三次,就是每年都会去这样一次实验。因为他们每年都要不断的测验。他们刚开始测验得到的资料都认为一定是机器坏了。所以就是要不断不断地去测验。结果他们的结论是我疯了。因为在我的大脑里,我们大脑不同的区域,那个称之为左前额叶的,在这个地方是一个主管快乐的一个区域,这个区域掌管快乐跟平静,经过测验,我的大脑这里的资料非常的高而且活跃。所以有的人说,我是全世界最快乐的人。但事实上我不相信。我的老师,我觉得他们比我更快乐。因为他们还没有检查过我的老师,我只是一个小小的僧人而已。
陈履安:这是不是因为禅定,所以这个科学家测了仁波切大脑的一些资料反应跟一般人非常不一样。
仁波切:我不觉得我是很特别的人。我觉得我跟一般人一样,但是我觉得我自己是一个比较开心的僧人。我觉得自己很快乐,那我快乐的感觉是什么?它是一种平静、一种平稳,它不像是股票市场。今天是开心,明天又很难过。我会觉得很平静、平稳。不管遇到什么样的状况,就算是很大的挫折困难,我会觉得这也很好,这是一个挑战,当然每个人都会面对挑战,但是有的时候挑战对于禅修也很好。任何事情都是好的。如果没有问题,没有痛苦,那你也不会有禅修的机会。但当你有问题有挑战,反而能够培养你、增长你的禅修。因此没有问题是很好的,但有挫折也是很好。
|